王家新
时间:2012-02-08 13:44:29 来源:收藏界网 作者:张新龙
王家新,毕业于东北财经大学。现为国家财政部科教文司副司长,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学术委员会委员,北京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中华诗词学会会员,全国青联委员。曾两次举办个人书法展览,作品入选全国书法展、全国中青年书法展、全国行草书法展、全国楹联书法展、全国扇面书法展、中日书法交流展、亚细亚书法邀请展、巴黎当代中国书法作品展、二十世纪书法大展等。作品被中南海、中国美术馆、首都图书馆、中华翰园碑林等收藏和刻石。主编《中韩书法宝典》、《北京书法论文集》。《 中国书法》、《书法》、《书法导报》、《美术观察》等曾作专题介绍。荣获中国书协首届“德艺双馨会员”称号。著有自由体诗集《北溟鱼》,诗词集《颐园诗草》。




诗意背景下书法意识的高致选择
陕西 张新龙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是每个士人必修课程。
家新君之书法,追碑随帖一路走来,其取法热闹宽博,既有古趣,又涉近味,起于汉魏,又摄晋羲,熟唐逾宋,明清遗韵,皆能援引笔下,又融我而出。在将历代行草笔意的整合过程中,把书法线条的达意功能拓展复活,又赋予书法线条以诗性的话语权,表现了新的生命意识。这取决于家新君对古典诗词的再造之功。因而我们可以从家新君的线条语言中读出个性,看出追求,品出新意,显出学养,即对书法线条表意功能中生命意识的再现和体悟。
真正的艺术作品是能穿越时空的。你怎样穿越,不是将古意拿来复制,不是将古人墨迹碑版进行再造。古人的东西,终究只能当作工具,成为利器。而利器的使用与达到笔伐的效果就要看你书法的外在功夫。
因此,观
而
由此我们可以想到,关于书法的学者化问题,对书法的发展和影响是极为深刻的。因众多的书家仅局限于历代碑帖的研读和摹写的表层,做着机械的仿制,这样是徒劳的。只有进入书法发展演进的深层,包括构成法帖人的成长、学养、时代氛围以及其书法意向外取诸元的因素,即进入历史的深层,挖掘带有书法艺术成长本质意义的内涵,书法艺术的发展才能摆脱纯技巧的形式。对书法艺术进行人文的观照,这样总比一涌而上的应展潮要好得多。
应展是书法的被动,很大程度是利益和功名的驱使,因现有的展览体制,使很多书法人为书法而书法,忽视了书法外功的习练,注重书法点划线条的技艺,因而显得其书法作品单薄、单一,内涵不丰,耐读性差。书写内容也是文抄公行为,很难见有个人思想注入的作品。在这一点,
书法能自成家体者,非出自一碑一帖,而是博取诸体,融熔贯通,而出己抒。
书法艺术,不只表现的是汉语言基本符号的性质和汉字构成的造型艺术,更为重要的是通过书写,附加给书法线条构成的外在语意和心意。为什么历代洗冶存世的大家法书,其表现姿态各有千秋而脉源清晰,关键是个性的生命意义通过书法线条的表现,让读者读出了另一番滋味,不仅仅是顺溜和有味,而是以不同的书法表达方式,传达出了共识的人文内涵。
我们承认书法反映的对象是汉字,不管书写的行体、样式怎样变革、拓化,但其只能是点线表现形态的内部结构,即书法艺术形体构成的内部规律和书写的美学特征。
宗白华言:“书法为中国特有之高级艺术,以抽象之笔墨,表现极具体之人格风度及个人情感,而美有如音乐。”“中国的书法是一种类似音乐或舞蹈的节奏艺术。它具有形线之美,有情感与人格的表现。”
读
读家新君的诗词书法,使我想起了易安居士,如果她留下墨宝,定也是一个书法的标高。本身她的书法造诣是雄领一代的,只是被她的词格掩去了光华,加上她的颠沛和流离,墨迹留下来的可能性很小,词留下来的必然性更大。一个胸储惊雷而又最容易安贪乐道的女子,却怎么也掩饰不住内心翻云覆雨的苦愁,去舒凄怯意,簾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因而表现出强烈的时代性。
王家新作品欣赏: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收藏界的立场,也不代表收藏界的价值判断。
责任编辑:cw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