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联系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艺术园地 > 艺术领域 > 雕塑

滑田友

时间:2012-01-30 16:34:41  来源:  作者:

滑田友.jpg

滑田友(1901~1986),江苏淮阴人,中国现代雕塑大师,中央美术学院教授,雕塑系主任,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城市雕塑艺术委员会委员。
  1924年毕业于江苏第六师范学校美术科,1930年创作《小儿头像》。得到徐悲鸿的赞赏,1930年至1932年担任教育部“保存甪直唐塑委员会”技师,主持苏州甪直保圣寺唐代雕塑的修复工作。并创作《陈散原像》等作品。
  1933年随徐悲鸿赴法国留学,先后在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校、巴黎儒里昂美术学院、巴黎刚晓美爱美术研究所学习、研究和创作雕塑,几乎每年有作品入选巴黎春季沙龙、秋季沙龙和独立艺术家沙龙等各大沙龙展览,并多次获得各大沙龙奖项(作品《沉思》获1943年巴黎春季沙龙金奖,《出浴》获1941年巴黎春季沙龙银奖等等),艺术家之友奖金和H.C.资格。他创作的圆雕《轰炸》《母爱》、水彩画《沉思》等多件作品被法国政府收藏,并创作了《农夫(少年中国)》等具有独特个人风格的作品。
  1948年应徐悲鸿邀请回国任国立北平艺术专科学校教授。
  1949年以后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雕塑系主任,培养了大批优秀的雕塑家。1952年至1958年北京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建设期间兼任人民英雄纪念碑美工组副组长,并创作了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五四运动》。他创作的作品还有《工农努力生产 建设新中国》《军队向前进》《生产长一寸》等大型浮雕和《保加利亚女教师和朝鲜孤儿》《空军英雄头像》《女生产队长》等。
1901年 5月8日,出生于江苏淮阴县渔沟镇;
1908年 进入渔沟镇一家私塾读书;
1912年 渔沟镇创办小学,离开私塾进入渔沟镇小学二年级;
1918年 小学毕业;
1919年 考入江苏省立第六师范学校;
1924年 从江苏省立第六师范学校毕业。受聘担任江苏省宿迁县第一小学的美术教员;
1926年 3月至7月,江苏省立第六师范学校附属小学任庶务;
8月,受聘担任江苏省高邮县立第一小学教员,教美术,兼任高邮县立中学教员。在江苏省高邮县立第一小学校庆时利用废物做了“春、夏、秋、冬”四大幅美术手工,影响很大。高邮女子师范学校、女师附小兼课;
1928年 受江苏省高邮县立第一小学派遣,到上海新华艺专进入暑期学校学习素描两个月;
1930年 创作作品木雕《小儿肖像》、木雕《谢校长》头像等;
在上海新华艺专学习素描;
春,将《小儿肖像》的照片寄给徐悲鸿,受到徐悲鸿激赏,春假期间,带着《小儿肖像》原作到南京拜会徐悲鸿,受到徐悲鸿的称赞,将《小儿肖像》的照片介绍到《良友画报》和《新闻报》发表;
夏,经徐悲鸿介绍,担任雕塑家江小鹣的助手,帮助其做过《孙中山》、《蒋介石》和《陈树人》等铜像;
秋,任教育部“保存甪直唐塑委员会”技师,主持江苏省甪直镇保圣寺唐代罗汉像(唐代杨惠之塑)的修复工作,为期两年;
1931年 任上海新华艺专助教,并在研究系学习;
为上海宝山教育界袁希涛塑头像;
八月,与江小鹣合作的《武昌孙中山铜像》建成;
1932年 上海一•二八事变时,滑田友在上海花园坊亲眼看见日本飞机轰炸南市的惨景,此经历成为作品《轰炸》的构思依据;
诗人陈散原八十大寿,徐悲鸿邀请滑田友前往江西庐山牯岭为陈散原塑像,陈散原非常满意,徐悲鸿与三十余位中大教师联名为此像铸铜,以为贺礼;
兼任上海新华艺专助教;
10月,作品在新华艺专教授作品展览会上展出,同时参展的艺术家有汪亚尘、周碧初、陈抱一、朱屺瞻、徐悲鸿、潘天寿、黄宾虹、张大千、张善孖、江小鹣等;
11月12日,苏州甪直保圣寺唐塑修复完工,江苏甪直保圣寺古物馆开馆。组织这次修复工作的“保存甪直唐塑委员会”举办揭幕式,邀请各方人士参观,获得一致好评;
12月,滑田友去南京访问徐悲鸿,得其介绍资助,获得赴法留学机会;
1933年 1月28日,乘轮船离开上海赴法国留学。徐悲鸿同船赴法办展览;
《陈散原像》参加1933年及1945年法国巴黎春季沙龙;
6月作为预备生进入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校布夏工作室学习;
7月,参加中国留法艺术学会;
1934年  6月,以雕塑和素描均为第一名的成绩考入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校,获得正式生资格;
入亨利•布夏工作室,师从布夏学习雕塑;
常到罗浮宫等巴黎各大博物馆和罗丹艺术馆去研究各大名家作品;
创作圆雕《爱神》和浮雕《长跪问故夫》 (又名《上山采薇芜》)及一些乡土风俗图,其中《长跪问故夫》受到老师好评,翻石膏保存;
秋,因经济问题搬家到较廉的坦择巷(passage de Dantzig)楼顶阁楼中居住,与冼星海相邻而居;
1935年 申请私立的巴黎儒里昂美术研究院,被录取,并于年底进入该院学习,师从雕塑家尼克罗斯(Paul Francois Niclausse);
创作圆雕《黑人像》,1935年获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校奖;
1936年 创作圆雕《沉思》(坐像),并参加1936年法国巴黎春季沙龙展览,获铜奖。此作品后由里昂中法大学收藏;
年初,中国留法艺术学会改选,当选学会为秘书。此后至1946年,担任中国留法艺术学会秘书近十年;
组织巴黎中国留法艺术学会学生团体赴伦敦观看中国艺术国际展览会;
创作圆雕《男人体》(走像)。该作品参加1937年法国沙龙展览,并获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校奖;
创作《三仙女》;
1937年 在西安事变前,曾组织巴黎中国留法艺术学会画漫画并制作画册,直接寄给南京政府,讽刺国民政府不抗日。西安事变后,又组织学会举办抗日战士寒衣募捐展览会及口罩募捐展览会,所获款物由中国政府转交义勇军;
创作圆雕《轰炸》(立体构图稿)、圆雕《轰炸后》(立体构图稿),和浮雕《南京屠杀》、《日人暴行》、《不食嗟来之食》等;
1938年 民国二十七年 创作圆雕《力》,参加1938年法国巴黎春季沙龙;
创作圆雕《女人体》(仰坐)、浮雕构图稿《农夫》之一、之二;
创作素描《女人体》(正立);
1939年 在德军入侵法国时,创作反映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三组浮雕稿:《离别》、《医治》和《逃难》,该组作品于1942年法国巴黎春季沙龙陈列;
从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校毕业,拟回国,饯行宴上遇里昂中法大学秘书长潘季屏,潘劝其暂缓归国,并帮助筹集资费3000法郎。滑田友利用这笔钱和归国路费开始创作大型雕塑《出浴》;
创作《耕者》(浮雕构图稿);
创作素描《女人体》(斜坐)、《女人体》;
1940年 入罗丹的学生德斯比欧创办的巴黎刚晓美爱美术研究所研究雕塑;
创作圆雕《吉普赛女郎头像》;
完成圆雕《出浴》(又名《浴女像》);
为女友马丹创作浮雕群像《葡萄》,获法国艺术家沙龙展银奖;
创作圆雕《M女士像》,1941年法国巴黎春季沙龙陈列;
1941年 为解决生活问题,开始在布夫纳漆器工厂每天工作半日,至1947年,为期六年时间,为法国装饰名家布伐(Bouvard)制作漆器和漆画,他制作的漆器屏风,在法国艺术家沙龙展览会中曾获得银质奖;
圆雕《出浴》获1941年法国春季沙龙银奖;
1942年 创作水彩画《乡土风俗图》,在1942年法国巴黎春季沙龙陈列,法国收藏家收藏;
在刚晓美爱美术研究所开始创作圆雕《沉思》(立姿)和水彩画《杨贵妃》;
1943年至1947年 为刚晓美爱美术研究所研究员,研究雕塑;
创作并完成圆雕《沉思》(立姿),1943年法国巴黎春季沙龙陈列,并获金奖;
获得H.C资格。圆雕《沉思》(立姿)又获“艺术家之友”奖(Un ami des Artistes);
1944年 创作雕塑《女坐像》,中国新闻局驻法办事处收藏;
创作圆雕《女人体》(手在后) 和圆雕《女人体》(垂手之一);
创作石雕《M女士像》胸像,1944年法国巴黎春季沙龙陈列;
1945年 参加组织巴黎中国学术界联合会的工作,参加组织者有钱三强等;
创作圆雕《女人体》(抱头),完成圆雕《女人体》(垂手之二);
创作圆雕《高髻姑娘》头像;
创作浮雕构图稿《赛跑》;
1946年 3月5日,法国《欧陆每日邮报》撰文高度评价滑田友的雕塑艺术;
参加组织呼吁国内和平的和平会;
组织中国留法艺术学会会员作品展览会(Exposition des ouvres des members de des l’association artistes chinois en France);
创作圆雕《轰炸》(又名《恐怖》),1946年法国巴黎秋季沙龙及中国留法艺术学会会员作品展览会陈列,巴黎现代艺术博物院收藏。《轰炸》构图于1937年,巴黎陷落后一直藏于煤炭下,二战胜利后即放大此稿;
作《中国雕塑美术建设计划》一文;
创作圆雕《农夫》 (又名《少年中国》),1947年法国独立沙龙陈列,法国名家收藏;
创作水彩画《恐怖》,1946年中国留法艺术学会展览会陈列,巴黎中法协会收藏;
创作墨笔线描(速写)《画者系列》若干;
创作中国画《鹤》,漆雕屏风《大象》;
1947年 春,创作圆雕《母爱》(又名《母与子》),1947年法国巴黎春季沙龙陈列,巴黎市政府收藏;
夏,吴作人赴法国开展览会,徐悲鸿托吴作人当面邀请滑田友回国到北京艺专任教,滑田友遂下定决心回国;
创作圆雕《郭儿头像》、《胡小姐像》和浮雕《范君头像》;
创作墨笔线描(速写)《女人体》,1947年法国巴黎秋季沙龙展览;
创作水彩画《画者》系列;
创作水彩画《沉思》,1947年获法国春季沙龙金奖,法国教育部收藏;
创作漆雕屏风《鹤》《凤、竹》,漆雕《花鸟》《龙》;
1948年 1月28日,携带大量雕塑作品,从马赛上船回国;
创作圆雕《吕夫人头像》、《蒋碧薇头像》、《蒋碧薇母亲头像》、《汪听逸像》、《黄小姐像》、《朱家骅像》等;
在南京大学附中礼堂举办《滑田友》个人作品展览,主办单位为教育部;
6月20日,抵达北平艺专,出任雕塑系教授;
创作圆雕《李宗仁像》、《李宗仁夫人郭德洁像》;
10月10日至10月17日,在北平艺专礼堂德邻堂举办《滑田友》个人作品展览会;
1949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担任国立北平艺专雕塑系教授;
加入全国美协和中苏友好协会;
7月,参加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即第一次文代会),并随文代会东北旅行团到东北参观;
9月23日, 给北京城市建设局写信,建议在前门、天安门广场做纪念为国捐躯的人民英雄的雕塑;
创作浮雕《军队向前进》(又名《一直向前》)和《生产长一寸》,每块200×240cm。两幅作品陈列在第一届文代会主席台两侧;
创作200×150厘米的画作《耕者有其田》。这幅大画是开国大典时陈列在天安门城楼上的四幅绘画之一;
1950年 4月,国立北平艺专与华北大学三部美术系合并成立中央美术学院,滑田友担任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教授;
7月19日,与中央音乐学院钢琴系副教授刘育和举行婚礼;
创作圆雕《工人与农民》(又名《介绍新农具》),陈列于全国农具展览会上。《人民画报》发表;
开始创作大型浮雕《工农努力生产,建设新中国》,是为北京党中央礼堂的装饰浮雕而作;
1951年 8月,创作完成浮雕《工农努力生产,建设新中国》;
10月至12月,代理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主任;
11月15日,编写手稿《我怎么教雕塑实习呢》;
12月,在广西南宁参加土改,现场创作群像《斗地主》、圆雕《劳动模范徐再求》和圆雕《战斗英雄徐汉林》;
1952年 加入民盟;
7月至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担任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主任;
7月至1957年5月,担任北京人民英雄纪念碑美术工作组副组长,创作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五四运动》;
完成《劳动模范徐再求》《战斗英雄像》和《斗地主》等作品,并在土改展览会上陈列,《斗地主》获二等奖;
创作《徐汉林烈士像》和《游击队员男头像》;
1953年 访问华北、西北、山东等地,对中国古代雕塑进行调研;
9月,参加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二次文代会;
1954年 创作《福建男人头像》之一、之二;
1955年 创作圆雕《站在祖国的前线》,参加全国美术展览会,后陈列于中国革命军事博物馆;
1956年 创作《小女》构图稿;
1957年 开始兼任北京建筑雕塑工厂和中国雕塑工厂顾问;
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五四运动》创作完成;
6月至8月,受国家对外文委委托,赴保加利亚访问两个月,其间走访保加利亚美术家协会、美术学院和雕塑家工作室,进行学术交流和介绍中国雕塑,期间创作圆雕《国际友谊》构图稿(即 保加利亚女教师和朝鲜孤儿)及多个人物雕塑头像,并在中国大使馆举办作品展览会;
创作圆雕《红色游击队员》系列雕塑,在全国军事展览会上陈列;
创作圆雕《女生产队长》胸像;
1958年 4月,人民英雄纪念碑竣工落成;
秋,参加文艺界福建前线慰问团赴福建前线;
冬,参加“十大建筑”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雕塑组创作工作(集体创作);
完成作品圆雕《国际友谊》,并创作圆雕《青年女生产队长》、《空军英雄头像》和《站在祖国最前线》(海军稿);
创作《十姐妹鼓干劲》,参加小型彩塑展;
1959年 9月至10月,在河北省遵化县建明公社劳动,创作浮雕《建明公社在前进》;
10月,参加《全国工业、交通、基建、财贸社会主义建设先进集体、先进生产者代表大会》;
创圆雕《空军英雄》头像;
1960年 7月,参加中国文艺工作者的三次代表大会;
创作圆雕《毛泽东主席胸像》,韶山毛泽东纪念馆藏;
创作圆雕《刘天华夫人头像》和《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草稿,并创作《女队长》和《女农民》等头像,作为新的教具;
1961年 3月至4月,列席全国政协第三届第三次全体会议;
4月出席全国艺术教育工作会议;
7月出席全国文艺工作座谈会;
创作《妇女队长》头像和《戴方巾的女生产队长》作为新教具;
1962年 编写《我对雕塑基本训练的看法》;
创作圆雕《五四运动宣传者》(男站立像)和圆雕《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构图稿,并携后者参加了小型雕塑展览会;
1963年 访问四川,对中国古代雕塑进行调研;
创作圆雕《儿童团放哨》;
将雕塑《中国人民站起来》做成放大稿;
1964年 9月至12月,在河北省怀柔县参加“四清”;
被评为学习毛选积极分子,做报告介绍经验;
1966年 文化大革命开始;
1至6月,在湖北省邢台市参加四清,回北京时被揪为“反动学术权威”,关进“牛棚”;
创作圆雕《刘育和头像》;
1969年 开始构思创作圆雕《毛泽东主席胸像(IV,笑)》;
5月至6月,参加北京钢厂劳动;
7月至8月,参加密云河南寨大队劳动,同行者有吴作人、艾中信等;
12月,在湖北省丹江口文化部“五七干校”劳动;
1972年 5月,从湖北省丹江口文化部“五七干校”回北京;
1975年 9月,去大寨,约十天,回来后创作浮雕《战天斗地》泥稿(又名《愚公移山》);
1976年 文化大革命结束;
创作《白求恩》浮雕稿;
1978年 10月1日,与刘育和由北京坐火车直达苏州,停留两三天,重访甪直保圣寺;
回北京后立即给中央文物局长王冶秋写信,建议修复苏州甪直保圣寺唐塑,提出中央美术学院可以承担这项任务;
1979年秋 参加第四次文代会;
1981年 5月8日,八十大寿,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师生齐来贺寿;
8月,患脑血栓,自此卧床;
1986年 2月19日,病逝于北京。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收藏界的立场,也不代表收藏界的价值判断。

责任编辑:cw06wp
上一篇:周光真
下一篇:陈文令
相关阅读
    无相关信息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更多>>本期收藏界

2016年05期封面目录

——相约博物馆—— 9—— 博物馆与文化景观 历史文物……

[立即订购]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付款方式|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cangworl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收藏界 版权所有    陕ICP备05001651号
未经收藏界同意,不得转载本网站之所有信息及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