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联系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艺术园地 > 艺术领域 > 国画

孙文忠

时间:2013-01-30 11:38:08  来源:收藏界网  作者:

任务_10066.jpg

 

树大成荫 97×180厘米

 

任务_10080.jpg

 

 

 

 

任务_10084.jpg

 

 

 

 

 

 

妙 笔 入 神
 陕西  孙文忠

 

 

古人绘画,特重品格、气韵,实是绘画审美追求的一种外化。
绘画品格的高低,与绘画是否设色无关,而在画面的立意,是画家内在修养的体现。
绘画的品格,体现于笔墨之间,诚如清代张庚《浦山论画》所言:“墨不论浓淡干湿,要不带半点烟火食气,斯为极致。”要求笔墨具有静、净、精的特征。
画之高下,不仅与画者的水平相关,还与绘画所要传达的内在精神追求相连,与绘画激发观者的联想、想象相关。
绘画是画者与赏者相互交流的过程,也是审美感受相互共鸣的过程。画家笔下之山水,不仅要可行、可望,还要可游、可居。因为人人心中都有自己的一方山水,不仅可弛目游意,还可驻梦抒怀。
绘画所造之境,一旦契合观者的内在追求,表现其长久的向往,就可获得广泛的认可,自古而然。《林泉高致》揭之如熙:“林泉之志,烟霞之侣,梦寐在焉,耳目断绝,今得妙手,郁然出之,不下堂筵,坐穷泉壑,猿声鸟啼,依约在耳,山光水色,滉漾夺目,此岂不快人意,实获我心哉!” (责编:辛友)

孙文忠,1962年生,1985年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国画系,现任陕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美术学硕士研究生导师,陕西省人民政府参事室(文史研究馆)研究员。
《孙文忠画册》已经由中国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
鉴赏电话:029-87288826

 

任务_10041.jpg


清风吹我襟 136×68厘米

 

任务_10065.jpg


飞珠溅玉 178×97厘米 

 

 

 

 

 

走 向 自 然
陕西  孙文忠

 

江山毓秀 97×180厘米.jpg

 

江山毓秀 97×180厘米

 

瑞应寺内的古碑 68×46厘米.jpg

 

瑞应寺内的古碑 68×46厘米

 

张良庙写生 68×60厘米.jpg

 

张良庙写生 68×60厘米

 

“太乙近天都,连山到海隅。白云回望合,清蔼入看无。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欲投人宿处,隔水问樵夫。”巍峨博大、峰峦多变的自然山水,在王维笔下满是审美的意趣,使人深味不已。画家何不走向自然,绘山川之风采,传自然之神韵?
走向自然,就是要观之于目,触之于心,以手运心,以心入画,要达到物我交融之妙境。
山水画的一草一木,可触可摸;一山一石,可攀可登;淙淙清泉,流淌在身边。这种画境,不是对自然山水的简单复制和被动摹写,它一定是画家对自然景色的真实概括,是修习涵养后对自然山水的典型化创造。
山水画的永恒魅力,就在于它不是自然的重复与描摹,而是画家情感与精神的笔墨化表达。对山水画家而言,一片自然风景,就是一个心灵的境界。
可观可行于其中,可游可居于其内—山水画要使人在亲切中体验一种熟悉的陌生,在真实中感受一种永久的向往。
山水画要表现出田园式的宁静与坦然,要传达出人与自然的和谐,要体现文人对美的不懈追求。
山水画要以形写神,形神兼备,使人一见倾心,感知超以象外的风范与气象,获得一种神畅情悦的审美体验。
            (责编:辛友)

 

 

 

砚 边 偶 记

陕西  孙文忠

 

 

能成为经典的作品,应具备几个条件:一是完美的绘画技巧;二是独特的个人风格;三是鲜明的时代感。
诗意化的山水作品是有生命体验的山水,是能感人至深的山水。
艺术创作要有激情,而激情源自生活。
山水画写生,不能仅写山川之形,要遮蔽对象琐碎的真实,透过其形,写出山川之骨、山川之神,这是由对景写生到对景创作的关键所在。
山水画应重山川意象的整体性,弱化局部,强化精神。
远离写实,就远离了现实。要继承宋画的优秀传统—写实性,但要祛除刻画之弊,以书入画,变描为写,写出神采,写出精神。这一点元画做得好。以书入画,中侧并用,可使笔墨灵动,笔势翻转飞舞,跌宕起伏,笔不附于形,又不离开形,使艺术语言和自然物象合而为一,相映成辉。
笔墨是画家创作山水作品、书写心灵意趣的载体,是历史文化不断积淀的产物,是中国画的根本特质。优秀的中国画,离不开精妙的笔墨语言。 (责编:辛友)

 

奔流不息 97×180厘米.jpg

 

奔流不息 97×180厘米

 

汉水丽影 97×180厘米.jpg

 

 

汉水丽影 97×180厘米

 

 

 

以水墨写生领悟山水精神

             

水天中

孙文忠.jpg 

    孙文忠,1962年生,1985年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国画系,现任陕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美术学硕士研究生导师,陕西省人民政府参事室(文史研究馆)研究员。

 

        山水要不要写生,本来不成问题,是因为自古至今,一代代山水画家通过写生获取了自然的形与神,养成了人与山水合一的情怀,触动了绘画创作的灵感;但它竟然成为问题,是因为现在确实有一种看法,认为中国的山水画是不需要写生的一种艺术,似乎写生败坏了传统的纯洁。

其实历史事实刚好相反,中国山水画正是通过富于创造性和个性的写生,才一步步由画学之附庸蔚为丹青之大国。有迹可求的山水画之祖荆浩,就是山水画写生的倡导者和实践者,他在太行山对景写生达“数万本”,才悟出气、韵、思、景、笔、墨这“六要”。抽弃其写生,荆浩的学说就变成莫名其妙的谈玄。当然,此后的山水画家并不像荆浩那样明确标举对景写生的价值,但所有杰出山水画作品,必然是与现实的山水有着内在的不可分割的联系。画家只有在表现他个人最具感情意义,最为熟悉的山水时,才可能产生出优秀山水画作品。揆诸荆浩、李成、关同、范宽、郭熙、马远、夏圭……莫不如此。

……

新一代山水画家孙文忠,在陕西从事中国画创作和教学,关陕一带壮丽幽深的自然,是他研习山水画艺术的基础。他偏爱北宋诸大家,追随关同、范宽足迹,借鉴李可染山水写生的经验,以水墨对景写生为承接前贤画学之切入点,常年与终南、太华的山林泉石相依相伴,他所作水墨山水写生画,有意境,有个性,是独立的山水艺术作品;而且严谨、质朴,是研习山水画的教学材料。我在“卧游”之余,深感画家在人心浮躁的今日,携笔墨以终南太华为师,于兹有深意焉……。 

 

 

 

 

 

孙文忠国画作品欣赏

 青山不老68X138cm.jpg

青山不老  68  X  138 cm

兴坪人家46X68cm.jpg

小桥人家    46  X  68 cm

麦积山大佛46X68cm.jpg

麦积山大佛    46  X  68 cm

 

    水天中简介:中国著名美术评论家、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原所长、博士生导师。

 

风静云闲 68×138厘米

 

万竿烟雨 68×138厘米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收藏界的立场,也不代表收藏界的价值判断。

责任编辑:cw01
上一篇:史国良
下一篇:赵峰
相关阅读
    无相关信息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更多>>本期收藏界

2016年05期封面目录

——相约博物馆—— 9—— 博物馆与文化景观 历史文物……

[立即订购]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付款方式|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cangworl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收藏界 版权所有    陕ICP备05001651号
未经收藏界同意,不得转载本网站之所有信息及作品